从侧面来看,这也是中国政策存在漏洞,让企业有机可乘。
目前行业中一些认证机构推出的电站认证业务,都源自于IEC61646标准,这个标准与光伏电站测试验收的标准很相像,但目前这个标准还不足以作为一个真正的电站认证标准。由于光伏电站认证的目的是为电站交易做准备,认证后的电站需要提供给卖方或买方该电站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能产生多少收益,发电量多少,效率如何,这样才能称之为认证,如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那首先还是要做验收测试的完善。
光伏系统认证不需要国家强制,因为它不同于光伏设备的强制性准入认证,光伏系统认证属于市场自愿性行为,比如说在电站买卖,电站融资之前要进行保险、需要贷款,就会产生类似于认证的需求;其次像太阳能电池板这种出口设备,如果没有认证,就很难取得贷款和保险,用于国内的产品国家能源局要求必须取得认证,其他工程也会有相应的要求,这种需求来自于市场本能,不需要国家强制。作为一个光伏电站认证标准首先应该将光伏电站前期的设计评价、环境资源的评价、电站测试中的每个环节、以及电站运行维护能力的评价都应该要考虑在里面,而现在所了解到认证还只限于做验收测试或全过程质量跟踪,这更像一种测试还不能作为一种认证。据了解,目前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推出的强制准入认证仅限于光伏设备,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储能电池,并没有涉及到光伏发电系统。从技术层面来看,光伏电站测试验收的要求远低于电站认证。目前有关光伏电站的质量验收和评判主要分为两类:工程验收测试和光伏电站认证。
因此光伏电站认证想要真正发展起来只有将标准制订这个环节打通,验收测试不断成熟完善,电站认证才能真正的实施。中国光伏产业在相继经历了美国和欧盟的双反风波后,国内光伏市场正慢慢向产业链下游倾斜。2012年,中国风电和光伏企业业绩下滑,风塔、光伏电池和组件出口面临欧美双反,新能源产业正承受前所未有巨大压力。
业内人士称,此举为国内光伏电站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重大利好因素下,以政策为导向的光伏电站产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经历发展复苏时期。如何加强安全性?光伏电站的评估与测试,需遵循那些标准?在现有的行业标准下,光伏企业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为此,记者采访了TV南德意志集团大中华集团(以下简称TV)技术专家许海亮。不同国家地区的标准整体所遵循的原则都是相同的,就是安全,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会有一些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并网接口要求、接地系统要求等,都会有些许区别。
在电站审核中,必须密切关注组件堆放与运输、暴力施工、土建建设、组件安装、电气调试等问题,加强光伏电站施工和运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比如在美国,电站的建设,需要依据NEC(nationalelectricalcode),在欧洲等地区电站建设主要依据IEC60364系列的EN版本等。
许海亮说,以TV为例,在评估中,该集团主要依据的标准包括:《IEC62548光伏(PV)阵列设计要求》、《IEC61724光伏系统的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准则》等,根据这些要求,TV可提供在电站建设前的发电量预测、依据IEC62548对电站场内设计的评估、电站采购设备合格性评估;在电站建设过程中,对电站设备监造、发货前检查、依据IEC60364系列和IEC62446对电站建设过程进行评估与测试等。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通知,明确了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照发电量进行电价补贴的政策,补贴水平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在许海亮看来,标准能够规范建设过程,设定验收标准、测试方法,其本身就是经验与技术的总结。中国光伏产业正在回暖,光伏政策利好不断。
作为投资方、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最终买家与用户共同关注的焦点,光伏电站自身的安全、性能、寿命以及直接反映电站投资收益的发电量等,成为光伏企业市场突围、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目前,CQC、国网电科院、中电联已经牵头起草了电站验收、规范、并网等一些标准。据介绍,目前,全球光伏电站的要求与审核标准并没有得到统一化的制定,不同国家地区都会有相应的标准。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出台,中国光伏行业新一轮整合已拉开序幕,过剩的产能将逐步被淘汰,这个曾经最为耀眼的明星行业有望涅槃重生,迎来良性发展。
同时,标准对各个关键设备的性能、安全指标如组件、逆变器、汇流箱等,有其技术要求,而电站的安全风险,很多来自关键电器的不稳定或者不安全因素,因此,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规范行业运营者,提升光伏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许海亮称,随着国内光伏电站交易与投融资、证券化的发展,度电补贴的来临,光伏电站方面的相关标准将会逐步走向完善
在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常州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高纪凡看来,经历了两年的调整,一批效益和管理落后的中小光伏企业纷纷倒闭,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光伏企业也没能生存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让供求关系出现向好的局面,但那些经营不善、规模较小的企业依然处境不佳。截至2013年8月,国家电网累计投资5146万元,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线路66.5公里,公司太阳能发电装机超过600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增长最快的电网。
其实整个行业需要形成三到五家大企业、其他企业做配套的格局,这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局面,但目前来看,距离这一局面还比较远,而且应该出现的兼并重组没有出现,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蛇吞象现象。不仅如此,在光伏应用标准和认证规范方面,我国没有太大的话语权,目前国内采用的标准还都是翻译自欧美等发达国家。这在欧美发达国家,为最常用的光伏发电方式。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很容易让产能过剩的现象重复出现,回暖的势头也难以长久。可再生能源学会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朱俊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行业真的回暖了么?据我观察,产能过剩问题只是暂时被掩盖了。在我国,截至2012年底,分布式光伏系统占光伏系统市场的份额达到近40%。
经历了2011年、2012年的寒冬之后,中国的光伏产业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一些公司也开始扭亏为盈。朱俊生认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应该在目前回暖的背景下,继续呼吁政府、企业共同解决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而不应满足暂时的成绩。
今年1月到9月,我国出口欧盟和美国的光伏产品份额从超过80%下降到40%左右,对新兴的国际市场出口量则持续增长,再加上国内也在增加光伏产品的装机量,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平衡发展的格局。所谓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Wind资讯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A股26家光伏企业合计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16亿元,均值为61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95%。外部出口环境的改善也是中国光伏企业回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我国光伏发电的成本较高也是制约整个行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何勇健介绍,我国光伏发电的成本目前是火力发电的5倍。成本之所以高,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核心技术依然缺乏。产能过剩随时有可能反复、行业整体利润率低、核心技术依然缺失、光伏发电的成本远远高于火电且并网难等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我国无论是以集中式开发为主的西部地区还是以分布式开发为主的东部地区,都存在并网难问题。
但是许多行业人士依然不敢乐观。2013年2月,国家电网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将发电类型扩大到所有分布式电源,服务对象扩大到所有自然人,增加了国家补贴结算服务等内容。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说。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中国光伏领袖峰会上,有关专家表示,虽然中国光伏企业出现回暖迹象,但是行业兼并重组、深度调整远没有完成,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并网问题等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但是在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看来,光伏并网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做更多的工作,这关系到整个光伏行业的长远发展和彻底回暖。有专业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要想在更大范围发展光伏产业,必须解决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
目前,虽然一批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但在地方政府的非市场行为干预下,光伏企业破而不倒的局面短期内仍将继续,产业全面整合重组无法顺利完成。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国家电网公司都给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许多优惠政策。英大传媒总经理石玉东表示,2012年底,国家电网首次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给光伏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产能过剩随时有可能反复、行业整体利润率低、核心技术依然缺失、光伏发电的成本远远高于火电且并网难等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国家电网公司都给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许多优惠政策。
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中国光伏领袖峰会上,有关专家表示,虽然中国光伏企业出现回暖迹象,但是行业兼并重组、深度调整远没有完成,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并网问题等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可再生能源学会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朱俊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行业真的回暖了么?据我观察,产能过剩问题只是暂时被掩盖了。
有专业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要想在更大范围发展光伏产业,必须解决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在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常州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高纪凡看来,经历了两年的调整,一批效益和管理落后的中小光伏企业纷纷倒闭,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光伏企业也没能生存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让供求关系出现向好的局面,但那些经营不善、规模较小的企业依然处境不佳。